人民网三明9月2日电 (记者林盈)40年前,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的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揭开了全面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序幕。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五讲四美三热爱”这个曾风靡一时的“全民热词”,是20世纪80年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9月1日下午,福建省纪念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40周年座谈会在三明市举行。
从这场座谈会,记者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围绕促进人民福祉办实事、讲实效。回顾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历程,可以看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印记。
座谈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
20世纪80年代,聚焦解决“脏乱差”问题;20世纪90年代,主要提升群众对窗口单位的满意程度;21世纪初,主要解决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新时期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从三明这个“小窗口”,可以窥见一件件被解决的群众难题,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里程碑。
结合当地实际,三明在40年间陆续开展了群众性爱国卫生和美好环境活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探索推出“满意在三明”“六联六建”“门前三包”等为民惠民、便民利民活动载体,推动城乡面貌、群众风貌焕然一新,获得群众赞誉和支持,成为全国学习的先进典型。
从三明一市,到福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
出台全国首部专题促进社会文明的地方性法规,用法规制度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市民文明观察团”,聘请“文明观察员”,调动广大群众参加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系统规划、健全工作机构、打造示范标杆,福建用实干探索多元路径,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组团下基层义诊,把“健康直通车”开到群众家门口;优化改造盲道,帮助视障人群缓解“行路难”;免费为流动儿童提供音乐培训,助力“流动的成长”……福建全省700多万名志愿者,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经久不衰。
汲取改革养分,浇灌创新活水,文明之花正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