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初代红衣女神金晨,近段时期又因鼻子冲上热搜!5年动脸7次,从《无心法师》的“初恋鼻”到被群嘲“鼻尖能耕地”,她的脸几乎成了内娱整容教科书。
隆鼻修复是必然宿命,还是行业魔咒?“隆鼻一时爽,修复火葬场”的网络段子背后究竟是技术局限还是求美者盲目跟风?
今天,我们特邀深耕鼻整形领域24年、完成超千例修复手术的鼻面精雕专家郑少雄主任直面行业争议,褪去网络滤镜,用专业视角还原真实的隆鼻修复江湖。
隆鼻修复率约为15%-20%
这两类人占比大
小编:隆鼻修复手术占比高吗?哪些人需要修复?
郑少雄:我接诊的隆鼻修复求美者大约在三分之一,但是大数据统计,鼻整形的修复率约为15%-20%,主要还是以大数据为准。
目前我所接诊隆鼻修复的求美者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主动做修复的,主要是审美的问题,表现为鼻梁过高/过低,对鼻部曲线的弧度不满意、对鼻型不满意。这类求美者鼻部的整体功能没有出现问题,主要是形态上的不满意,目的是追求更为理想的效果。
还有一类是被迫进行隆鼻的修复,就是鼻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出现了问题。主要是支架不稳:比如出现鼻尖上旋,或者鼻尖下旋,形成朝天挛缩鼻,鹦鹉嘴形状,夹捏形态;还有就是移动变形:比如假体下滑、假体穿出、假体变形导致的鼻子歪斜,鼻部坍塌,以及鼻尖发红,鼻部红肿甚至溃烂。
临床上接触最多的是:L型硅胶假体术后出现顶压鼻尖,导致皮肤变薄、发红,挛缩,变短的求美者。
隆鼻失败有三个原因
想要一次“上岸” 这些事项要注意
小编:隆鼻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避免?
郑少雄:隆鼻失败原因主要是这三点:首先是技术不成熟,早期隆鼻植入L型假体,术式过于简单,没有考虑鼻部的生物力学,导致术后出现出现了鼻尖张力过大,鼻小柱受压弯曲变形等问题;其次是审美的偏差:有段时间特别流行网红鼻,很多求美者追求高挺翘的夸张鼻,导致面部协调性变差;第三个是材料学的发展:隆鼻早期材料选择有限,材料应用也还不成熟,导致的挛缩,感染,吸收等问题。
隆鼻想要一次上岸,术前要跟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符合解剖结构的术式(如分段式鼻综合),选择应用成熟的假体材料,同时也要避免过度追求极端效果。
修复手术有最佳时机
切勿在肿胀期盲目判断失败
小编:修复手术比初次手术难在哪里?
郑少雄: 修复手术比初鼻手术更难, 因为初次手术可能已破坏鼻部血管、软骨支架,修复需在瘢痕中重建; 其次,初次隆鼻中如果已经取用了耳软骨,肋软骨,可能导致修复隆鼻“无材”可用的状况;还有一点,求美者对效果期待更高,初次隆鼻,鼻部组织和结构被破坏后,修复的“改善空间”可能有限,这也给隆鼻医师上难度。
小编:修复手术有哪些常见术式?如何选择?
郑少雄:根据不同人的鼻部条件,修复方案差异较大,但是修复的主要方向,是更为安全和牢靠的鼻部结构和更为自然协调的鼻部形态。修复鼻的方案,主要包括材料的选择,鼻尖重建,鼻背的修复,鼻翼的形态处理等。隆鼻修复是审美和技术的融合,建议求美者多面诊几个医生,多方案做比较,尽量选择临床年限久,案例多,审美和隆鼻理念跟求美者贴近的医生。
小编:修复手术的最佳时机是何时?
郑少雄:隆鼻手术的修复,建议术后6个月以上,待组织完全软化后进行;发生紧急情况(如感染、假体穿出),需要立即手术; 多次修复的:至少间隔1年,确保鼻部血供恢复。 切勿在肿胀期(术后3个月内)盲目判断失败,耐心等待恢复很重要。
最怕盲目过度修复
效果和安全比价格重要得多
小编:修复手术的风险是否更高?如何降低风险?
郑少雄:修复手术风险确实更高,尤其是多次修复的隆鼻,常见问题包括多次修复导致的血供不足,可能导致皮肤坏死;修复鼻疤痕粘连严重,增加不对称或僵硬感;部分求美者期待“完美修复”,但实际只能改善60%-80%。所以做隆鼻修复,一定要选择有丰富修复经验的医生,同时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不要过分执着微小的瑕疵。
小编:您对考虑隆鼻或准备修复的求美者有何建议?
郑少雄:针对初鼻求美者,我最大的忠告是:效果和安全比价格重要得多,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和技术成熟的医生;同时不要盲目跟风,追求流行,就临床观察来说,自然款鼻型更耐老。对于准备修复的求美者,我的建议是找到一个可靠的医生和稳妥的方案,同时解决鼻部功能和美观的问题,修复最好是一步到位。修复鼻最怕的是盲目过度修复,因为每修复一次,鼻部的组织结构就破坏一次,修复难度就上升一级。
◼小贴士也要细看:
隆鼻修复是一条艰难的路,但科学的技术与理性的期待能最大限度减少遗憾。求美者需牢记:“第一次选择比修复更重要”,术前多做功课,术后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