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通机场!滨海快线全线空载试运行
8日,福州滨海快线正式开启全线空载试运行。这条串联主城新城,衔接地铁、国铁、机场的城市“新动脉”,带着市民群众“坐地铁乘飞机”的美好期盼,进入线路开通运营前的最后冲刺。
试运行是轨道交通开通前的关键测试阶段。期间,福州地铁将对滨海快线运营组织和各设施设备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及调整完善。
“试运行标志着线路由建设期全面转向运营筹备阶段,持续时间不少于3个月。空载试运行结束后需通过专家评审及安全评估,符合条件后方可载客。”福州地铁建设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祁小兵介绍,空载试运行之后还需要经过各类专项验收、安全评估等工作,根据目前的建设进度,滨海快线预计年内开通运营。
滨海快线试运行主要进行跑图、综合联调测试、服务优化等内容。其中,“快慢车”运营模式切换测试是一项关键内容。
滨海快线计划采用普通列车、大站快车、直达快车三种运营模式,普通列车模式将停靠全线车站,大站快车模式将选择性停靠部分车站,直达快车模式中间可不停站,具体方案待确认后另行公布。
2. 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商“汽”势十足
作为东南汽车城的龙头企业,东南(福建)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汽车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带动增加配套企业20家。“我们为东南汽车生产后备箱门、前防撞梁等配件,随着东南汽车生产线改造升级,我们的订单也实现倍增,”同样位于东南汽车城、生产汽车配件的福强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位于闽侯经济发展中心工业园区的福建合盈机械高精密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新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作人员正忙着安装调试设备。“项目刚启动时,政府部门推行‘四证同发’创新服务,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不到一个月,为我们后续的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合盈机械副总经理史康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时代星云智能化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福耀玻璃年产400万套智能车用安全玻璃生产项目、东南汽车二期项目……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福州加速抢跑新能源汽车赛道,引进落地一批以“智”提“质”项目,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多个重要环节持续壮大。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技术迭代速度、成本控制能力与产能稳定性直接决定车企的市场地位。在马尾快安,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成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电站变流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实现年产1000台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检测系统、1500台自动化设备及2500台智能电站变流控制系统,公司业务范围朝着储能领域进一步延伸。近年来,星云股份围绕锂电池检测系统这一核心技术,抓住产业发展“风口”,持续在充电桩、储能等新兴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先后进入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龙头品牌的供应链。
3. 全省首个台胞银龄人才驿站落地闽清 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这里的风景很美,乡亲也很淳朴,我们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近日,在闽清县塔庄镇秀洋村,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回荡在村中,全省首个台胞银龄人才驿站揭牌活动与乡村振兴顾问团成立聘任仪式举行。20余位台胞及各界银龄人才会聚于此,为乡村振兴及两岸人才交流合作注入新动能。
银龄人才一直关注闽清塔庄发展。近年来,闽江书画院院长黄以桢回到秀洋老家,建设书画研学培训中心,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打造了公共文化与旅游的创新空间;台湾吴正隆教授团队以“陪伴式乡建乡创”与塔庄开展深度合作,重塑集镇规划,助力打响文创品牌。
塔庄镇党委组织委员赖芳表示,银龄人才虽然大多年事已高,但建设乡村、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热情不减。“他们中很多人不看重经济回报,更想着发挥余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我们自然也应当为他们寻找合适的舞台。”赖芳说。
怀着这样的期待,台胞银龄人才驿站应运而生。据介绍,驿站将为台胞银龄人才与乡村振兴项目搭建沟通平台,协助匹配合适的资源。此外,驿站还将定期举办各类节庆活动,邀请台胞银龄人才畅游榕城大地,把脉乡村发展。
来源:网易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