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两岸媒体人实地感受福州智造 高科技机器人获点赞
会打招呼、能讲解,还会垃圾分类、递送餐食、喷洒消毒……9日,位于福州的智能制造企业福建汉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场机器人“巡游秀”让两岸媒体人直呼“惊艳”。当天,2025“清新福建行”两岸媒体联合采风启动,以“山海同源 闽韵智创”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台湾东森电视、台湾旺报等两岸主流媒体及新媒体达人参与。
“这个垃圾分类机器人我特别有共鸣,台湾也很重视环保,分类标准非常细,我相信它一进台湾社区就能派上用场。”连续5年参加“清新福建行”的台湾导报驻厦门记者站站长蔡女士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福建是文化浓、山海美,但今天让我意外的是科技范也这么足,可见福建对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很重视,正在向更高层次跃升。”
采风团一行还走进闽都实验室,参观科研设备、了解最新成果,实地感受福州在科技创新与前沿探索上的硬实力与新潜力。参观过程中,在全网拥有30多万粉丝的台青陈玛莎不断记录。“平常在大陆住酒店时,我常遇到送餐机器人,已经觉得很方便了,没想到这次看到这么多种类的机器人。福州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许多让我惊喜的科技成果,我一定会让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福州。”
2. 考生落笔处 消费热起来——“高考经济”催生的消费行为及情感投射
6月9日下午,夏日热浪中,随着考生冲出福州各大考点,一年一度的“高考经济”悄然升温。考场外,家长手捧寓意“一举夺魁”的花束,饭店门口张贴着“凭准考证打折”字样,街头巷尾拍立得摊位前排起了长队。
近日,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福州鲜花店、蛋糕房、文具店纷纷推出了高考主题商品,各类寓意吉祥的助考产品受到家长热捧。
高考首日,不少家长在福州考点外手捧花束,等待孩子。“路上顺便买了一束鲜花送给女儿,希望能为她讨个好彩头。”考生家长叶女士说。
福州街头花店内,寓意一举夺魁的向日葵花束订单量攀升,寓意锦绣前程的绣球花、好运连连的睡莲、百战百胜的百合等也备受青睐。不少花店还别出心裁,推出“985”“211”系列主题花束。鼓楼一花店店主说:“从5月底开始,陆续有家长预订鲜花,向日葵卖到脱销。店里最忙的时候,每天包花就要忙到凌晨。”
在网络平台上,商家推出的“一举高‘粽’”“高考必胜”等主题糕点成了家长的热门选择;在高考文具方面,印有“得胜”字样的橡皮擦、“心想事成”字样的文件袋等套装产品销售火爆。
3. 连江试验“马面鱼”夏季高温混养 为福建首次
提及绿鳍马面鲀养殖,福建沿海渔民都知道,它在夏季高温时无法存活。如何攻克这一难题?8日,连江沙澳湾海域,全省首次绿鳍马面鲀夏季高温混养试验在此进行,力争破解高温养殖难题,为市民餐桌增添更多“海味道”。
绿鳍马面鲀俗称马面鱼(外形像马脸)、剥皮鱼、扒皮狼,曾是我国海洋捕捞中产量第二的经济鱼类,仅次于带鱼。绿鳍马面鲀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天然的“无刺鱼”,特别适合老人与小孩食用,目前市场售价每公斤80多元。但该鱼在连江乃至全省海域无法单养度夏,只能从北方采购,导致夏季市场上绿鳍马面鲀较稀缺,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直接翻倍。
8日上午,一艘载有6000条绿鳍马面鲀的活水运输船抵达安凯乡沙澳湾海域。渔民们在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利用箩筐和U型水槽将绿鳍马面鲀投放到养殖网箱中,分别与春只鱼、大黄鱼、包公鱼、鲈鱼、真鲷鱼等开展两两混养试验。
据悉,绿鳍马面鲀是北方培育的鱼种,适宜在9℃~31℃的海水中生长,夏季在福建海域养殖,如果采取单品种养殖模式(即一个网箱里仅养殖绿鳍马面鲀),将无法存活。奇达村养殖户吴忠告诉记者,此番试养如果获得成功,必将促进渔民增收、市场货源供应充足。
来源:网易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