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州热度即将升级!高温+高湿
今年第5号台风“百合”已于今天(14日)早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日本东京东南方大约36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预计,“百合”将以每小时40-45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快速移动,强度逐渐减弱,并向日本东部沿海靠近。未来“百合”对我国无影响。
不过展望后期,据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还将有1至2个台风生成,并可能于中旬后期影响我国东南部海域。
这周,盛夏时节的雨和热都将趋于鼎盛。上周末福州的气温已经开始缓慢上升了。14日市区高温在33℃左右,15日又要踏入35℃高温线的门槛,防暑降温又将是接下来的天气防御重点。
福州14日仍然有大范围的阵雨或雷阵雨,中南部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15-16日部分乡镇有阵雨或雷阵雨,17日雷雨范围又将扩展到全市。大家要注意防范持续降水的叠加效应和地质灾害的滞后效应及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带娃野外玩水 警惕“食脑虫”
最近,两则儿童玩水后感染“食脑虫”的新闻引发关注:一名5岁女童在游泳、泡温泉后感染“食脑虫”昏迷不醒,随后转入重症监护;另一名男童打水仗后持续发烧,系感染“食脑虫”……那么,“食脑虫”究竟是什么?该如何预防?福建省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对此发布提醒。
据介绍,“食脑虫”并非真的虫子,而是一类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单细胞小生物)。自然界中,它普遍存在于水体(湖泊、泉水、井水、污水等)、淤泥、尘土和腐败的植物中。这类阿米巴感染主要经皮肤破损处、鼻腔黏膜侵入或由呼吸道感染人体,可侵入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眼部或皮肤,引起严重损害甚至死亡。
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主要包括棘阿米巴、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等。
棘阿米巴可致人类患多种疾病,即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及阿米巴性慢性皮肤溃疡。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可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和播散性感染,累及肾脏、肾上腺、胰腺、甲状腺和肺等。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可引起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潜伏期1至7天,感染后起病急、病程短、预后差,死亡率高。
福建省疾控中心建议家长们带孩子在野外玩水时,避免在停滞、不流动的河水或温泉中游泳、洗浴、嬉水,避免鼻腔接触水;人体皮肤有伤口时,应尽量避免接触不洁净的水和泥土。
3.“夏一站,趣福州”2025年研学旅游季火热启动
7月14日,“夏一站,趣福州”研学旅游季活动在鼓岭·家族故事展示馆拉开序幕。本次活动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研学旅游季现场展示了六大主题研学线路,为研学首发团及广大市民推荐百项研学产品,并送上包含主题文旅活动、文艺演出和文博展览、文旅惠民措施等千项暑期研学大礼包,丰富青少年暑期文旅生活。
研学首发团选择了今年主推线路中的“‘岭’听千年‘鼓’韵声”,孩子们在鼓山探寻摩崖石刻,解密“喝水岩”,接着走进鼓岭聆听中外交流故事,学习研学旅游第一课,和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共读鼓岭绘本《十一枚邮票》。
现场还推出了“追寻闽都的‘璀璨星光’”“开创历史的福州‘船’说”“智趣自然探索之旅”“波光里的千年闽都”“扬帆踏浪寻宝藏”等研学线路。
全市文旅企业还推出了研学基地、研学旅游线路等百项研学产品,丰富多彩的研学课程既能让孩子们沉浸式地感受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还能直观地体验传统非遗技艺,邀请学生朋友们走读福州。
据了解,今年暑期,以林则徐诞辰240周年为契机,福州开展林则徐主题展览、闽剧《林则徐与王鼎》演出等系列纪念活动。举办夏泡温泉、文旅特色夜市、下沙踏浪啤酒嘉年华、植物世界奇幻夜等文旅活动,让您清凉一“夏”;陈昊宇、任贤齐演唱会,梁厝草地音乐会、沉浸式烛光音乐会激情开唱,让您嗨玩一“夏”;还有“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脱口秀表演、《西游记-大闹天宫》、打开艺术之门系列活动等剧场演艺轮番上演。
来源:网易综合